家人之間往往存在著一些微妙的情緒流動。有的家庭的情緒空間流動很寬闊、很自由、彼此可以建議、可以分享;也有的家庭的情緒空間很狹隘、很封閉,彼此無法溝通,甚至是仇恨相對。
而大人的情緒如果是怨言、不滿、對立,盡管有時候可能是沉默相待,或是若無其事,其實,孩子是很敏銳的;其實,孩子都知道的。
當孩子再也忍受不了家中過度沉悶的情緒壓力時,有的會用生病來讓家人打破沉默:或是鬧事,或是別的方法來引起家人注意。
這種生病、鬧事等等的表面行為,其實是孩子潛意識的反映,他們多么希望爸媽和諧相處,既然自己能引起他們的注意,我就經常這樣做,反之引不起家長注意的,我就更加的放肆點,你總會注意到。慢慢的孩子這樣就成了一種習慣,一種自然!
總之從“觀察”和“引導”開始,最起碼開始帶動家庭走向“情緒暢通”的第一步。